另外刘国强在会上特别强调了三点,第1点是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劲解读,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在强调当前国内经济的三重压力及需求。别搞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祝国内经济是当务之急,短期内对增长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接着刘国强强调的第2点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尽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这段话的深层次含义其实就是在暗示国内经济还没企稳之前,也好高骛远,如果当前国内的新经济转型跟旧产业冲突,那么新经济就要为旧产业,腾挪位置稳经济才是第1位的,这里的旧产业其实指的就是国内的制造业,建筑业因为只有这些产业才能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口,显然央行是担心如果新经济投入产出比太低,旧产业突破太快,回头重拾旧产业可能以。可见央行依然是把稳就业摆在非常核心的位置上,第三点特别强调的是当前政策的要求是发力,要做到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对于这三个发力的解读可以参考央行近一个多月以来的操作,两次降准,两次降息,三大利率都调降了,很显然这些政策都不是终点,未来还会有降息降准逆回购加码等等,接下来央行的动作可能要给金融部门一些考核压力了,比如加快信贷投放,保证生产和需求,农历年后国内可能会通过超预期的信贷投放来对冲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这两个压力,因为当前任何政策都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预期扭转市场预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当前国内红。曾经还珍贵,接下来重点谈谈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提到的信贷塌方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必须承认一个客观现实,当下国内经济增长压力相当大,前几天公布2021年宏观经济增长数据,全年增长8.1%,相当的好看,但是不要忽视了,2021年第4季度经济增长仅为4%,还有一个因素是2021年经济基本上恢复了,而且人民币还相对美元升值了10%,然而现在美联储开始紧缩中国开始宽松,这会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不小的压力,2022年人民币的整体走势会是偏弱的,那么今年国内经济增长的金额按美元计价后就会面临相当大的下行压力,更不要提202。第21年的高基数了,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都相当大,央行很着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宽货币不等于宽信用,央行指宽货币信贷塌方仍然会出现,因为资金会空转,其实从2021年7月份降准开始,央行就已经在呵护流动性了,一直到12月份央行明确转向呵护流动性毫无遮掩,但是经济就是止不住下滑,央行是流动性的源头,央行放水之后流动性先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释放信贷给实体企业,只有实体企业得到资金了,扩大投资了,加快生产了,经济才算稳住,这整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难点就在于如果是。央行货币在宽松信贷也不会增加,这时候资金就开始脱,实向虚,其主要表现于资金只在金融系统空转,过往实体企业传导,或者经过企业贷款存款之后没有增加实体投资,又回到金融系统空转,然而企业并不是故意要让资金空转,因为实体经济没有需求投入和回报,风险和收益不相匹配,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高层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那就是央行呵护流动性加大宽货币,但是货币就传导不下去,没法宽信用,因此只要实体经济没有需求,央行只放水仍然会出现信贷塌方,很显然央行这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喊出如此狠话,是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不过现实很残酷,短期内要变。同时就产业,而这些旧产业都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很明显,这些都是在房地产和基建的上下游产业,那么只搞基建不搞房地产行不行呢?真实情况是步行通过12月份的数据就能发现机件在向上改善,但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在探底,因为肌腱具有外部效应或者说是公益效应,修了路,建了高铁建了大桥等等之后,老百姓的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但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的长,必须同时着手搞,基建不足以防止信贷塌方,另外新兴产业的确是未来,但是规模只占基建的1/1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比重太小了,信贷规模根本无法跟房地产,哪怕新兴产业投资翻一倍占比也才5%点。多两倍也才7.1%,全行业只有房地产加基建能够撬动巨大的资金,不仅消耗资金更能够创造信用,是信贷的源头,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21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92万亿元,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6.08万亿元,单单个人的房贷占总信贷的比重就高达30%,再加上开发商国内贷款2.33万亿占比11.68%就202一年的数据看个人房贷,再加上开发商贷款,两者合计就高达8.41万亿,占总信贷的比重为41.68%,这么大的当量防止信贷。央行这次喊出狠话一半是说给企业和居民听的,让大家该借的钱还是要借,而另一半是说给银行听的,让银行不要在午盘期待,应该要主动出击,把水龙头开足送水上门。